两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深部基底节区的小血管发生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病灶通常较小,直径多在3-15毫米,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可能引起运动障碍、感觉异常等症状。
1、疾病定义基底节区是大脑深部负责运动调节和感觉整合的重要区域。当该区域的小动脉发生硬化闭塞,血液供应中断超过一定时间后,局部脑细胞会发生不可逆性坏死,形成腔隙状病灶。双侧发病提示两侧脑血管均存在病变基础,常见于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
2、常见病因长期高血压导致的小动脉玻璃样变性是最主要病因,约占60%以上病例。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高脂血症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也是常见诱因。吸烟、高龄等因素会加速血管病变进程。
3、临床表现约30%患者可能出现纯运动性偏瘫,表现为单侧肢体无力但无感觉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表现为言语含糊和手部精细动作困难。部分病例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影像检查时发现病灶。
4、诊断依据头颅MRI检查是首选诊断方法,T2加权像上可见基底节区点状高信号病灶。CT检查对急性期病灶敏感性较低,但对陈旧性病灶仍能显示低密度影。诊断需结合患者三高病史、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该病确诊后需在神经内科规范治疗,包括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患者应定期复查血脂、血糖水平,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