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原因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有关,也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病理性因素引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前者通常不伴有器质性病变,后者多与疾病相关。
1、生理性原因
原发性痛经与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分泌增多有关。前列腺素含量升高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导致子宫缺血缺氧并刺激神经末梢,从而产生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此类疼痛通常从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开始,持续2-3天可自行缓解。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萘普生片等药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缓解疼痛。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异位病灶在月经期发生出血并刺激周围组织,可能引起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患者常伴随月经量增多、性生活痛等症状。确诊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孕三烯酮胶囊、醋酸甲羟孕酮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药物抑制异位内膜生长。
3、子宫腺肌病
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并伴随周围肌层细胞增生,导致子宫均匀性增大。月经期病灶出血会引起子宫肌层肿胀,表现为逐渐加重的痛经,同时可能伴随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症状。临床常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达那唑胶囊、戈舍瑞林注射液等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若痛经程度严重或伴随月经异常、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妇科检查、超声等检测。明确存在病理性因素的患者需遵医嘱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日常应注意腹部保暖,保持规律作息,减轻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