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人乳头瘤病毒

冯翠平 妇产科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人乳头瘤病毒是可感染人体皮肤和黏膜组织。该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部分型别具有致癌风险,是多种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1、病毒特征

人乳头瘤病毒由蛋白质衣壳包裹环状双链DNA构成,主要侵犯皮肤和黏膜的基底层细胞。病毒通过微小创面进入宿主细胞后,其基因表达可干扰细胞正常周期调控,导致细胞异常增殖。目前已发现超过200种基因型别,其中约40种可感染生殖道区域。

2、型别分型

根据致癌风险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如HPV16、18、31、33等14种型别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其中HPV16和18型导致约70%宫颈癌病例。低危型如HPV6、11型主要引起良性病变,90%的生殖器疣由这两种型别引发。

3、传播途径

性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病毒通过生殖器皮肤黏膜接触传播。其他传播途径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和间接接触感染,后者通过接触污染物品如浴巾、坐便器等发生,但概率较低。口腔接触感染可能引发口咽部病变。

4、相关疾病

高危型持续感染可致宫颈癌、外阴癌等恶性肿瘤,其中99%宫颈癌病例与HPV感染相关。低危型感染常见表现为皮肤疣和生殖器疣,特殊型别如HPV13、32型与口腔局灶性上皮增生相关。肛门生殖器区域感染可能引发上皮内瘤变。

5、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是最有效预防手段,现有九价疫苗可预防约90%相关癌症。21岁以上女性建议定期宫颈癌筛查,采用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安全性行为包括使用避孕套、固定伴侣等,可降低感染风险。

感染HPV后多数可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但持续感染高危型需密切监测。建议适龄人群接种疫苗,日常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贴身物品。若发现异常皮损或细胞学检查异常,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由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