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后一般不可以立即用前脚掌走路,需根据骨折严重程度和恢复阶段综合判断。骨折初期应严格制动,恢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功能锻炼。
跟骨是足部重要的承重骨骼,骨折后局部稳定性被破坏。若在骨折未愈合时过早使用前脚掌行走,可能因足底受力不均导致骨折移位加重,甚至损伤周围肌腱和关节面。临床常见因过早负重导致骨折块压缩、跟骨高度丢失的情况,可能引发创伤性关节炎等后遗症。
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通常在石膏固定4-6周后,经X线复查确认骨痂形成,可尝试在支具保护下进行部分负重训练。此时用前脚掌轻微触地行走需严格遵循康复计划,避免完全承重。粉碎性骨折或伴有关节面塌陷者,多需手术内固定治疗,术后至少8周内禁止任何形式的患足负重行走。
患者应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由骨科医生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评估负重时机。康复过程中可配合踝泵运动、足趾抓握训练等非负重锻炼,逐步恢复足部功能。擅自提前负重可能造成二次损伤,影响远期行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