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属于乳头瘤病毒科的DNA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可引发皮肤黏膜的增生性病变。其种类繁多,不同型别可能导致不同临床表现,部分高危型与恶性肿瘤发生相关。
人乳头瘤病毒具有双链环状DNA结构,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对称,直径约52-55纳米。该病毒对宿主细胞具有严格嗜上皮性,主要感染人体皮肤和黏膜组织的基底层细胞,通过微小创伤进入上皮基底细胞完成感染过程。病毒基因组整合至宿主细胞DNA后可能干扰细胞周期调控,导致异常增殖。
根据致病风险差异,该病毒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两大类。低危型如HPV6、11型常引起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高危型如HPV16、18型与宫颈癌、肛门癌等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病毒E6、E7癌蛋白通过抑制p53和Rb肿瘤抑制蛋白功能,导致细胞恶性转化。
建议适龄人群在医生指导下接种预防性疫苗,性生活活跃者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高危性行为,接触公共设施后做好手部清洁,以降低感染风险。若发现皮肤或黏膜异常增生病变,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