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发作时自我急救的方法主要包括保持冷静、调整呼吸、监测心率、及时就医等。具体处理措施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
1、保持冷静
情绪紧张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导致房颤症状加剧。患者应尽量保持平卧位或坐位,避免剧烈活动。通过闭目养神、听轻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有助于稳定自主神经功能,部分患者可能因此恢复窦性心律。
2、调整呼吸
深呼吸训练可帮助调节迷走神经张力,具体方法为用鼻缓慢深吸气3秒,屏息2秒后经口缓慢呼气4秒。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并做呼气动作)可能对部分阵发性房颤患者有效,但需注意该方法可能引发血压波动,高龄患者需谨慎使用。
3、监测心率
使用带有心率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或血氧仪持续监测,记录发作时的心率范围及持续时间。若脉搏不规则且心率持续超过150次/分,或伴有胸痛、意识模糊等情况,提示病情危重。
4、及时就医
首次发作、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伴随严重症状者,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就医途中应保持半卧位,避免自行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急诊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胺碘酮注射液、普罗帕酮片等药物转复心律,或进行电复律治疗。
房颤发作时不宜自行尝试捶击胸口、剧烈咳嗽等非专业急救手段。即使症状自行缓解,也建议24小时内到心内科就诊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日常应注意控制血压、限制酒精摄入,遵医嘱规律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INR指标,以降低脑卒中等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