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花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贫血、青光眼、白内障等疾病原因有关。生理性因素多与用眼习惯或年龄增长有关,而病理性原因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熬夜或年龄增长可能导致眼花。长时间用眼会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影响晶状体调节功能,出现暂时性视力模糊。年龄增长后晶状体弹性下降,调节能力减弱,可能出现老花眼。这类情况通常休息后缓解,无需特殊治疗。
2、贫血
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会影响视网膜供氧,导致视物模糊、眼前发黑。患者可能伴随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治疗需先明确贫血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3、青光眼
眼压异常升高会压迫视神经,导致阵发性视物模糊、虹视现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可能出现眼胀头痛、恶心呕吐。治疗常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曲伏前列素滴眼液等降眼压药物,严重时需进行激光或滤过手术。
4、白内障
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混浊会影响光线透过,出现渐进性视力下降、畏光重影。早期可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进展,成熟期需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需定期复查,避免揉眼或剧烈运动。
若出现持续加重的眼花症状,或伴随头痛、恶心等其他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到眼科进行视力检查、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以及血常规检测。确诊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自行使用眼药水或偏方,防止延误病情。日常注意用眼卫生,每用眼40分钟应远眺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