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可以通过日常护理、对症治疗、物理降温、抗病毒治疗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式缓解症状,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处理。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大部分患儿经积极护理后可逐渐恢复,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日常护理孩子感冒期间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饮食需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温水或温果汁摄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冷空气或二手烟。若鼻塞明显,可使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清洁鼻腔。
2、对症治疗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等。咳嗽频繁者可配合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鼻塞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儿童专用鼻腔减充血剂。用药需严格参照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
3、物理降温低热时可采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式,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拭,以免刺激皮肤或引起酒精中毒。
4、抗病毒治疗若确诊为流感病毒感染,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等抗病毒药物。普通病毒性感冒通常无需特殊抗病毒治疗,但需注意与其他呼吸道疾病鉴别。
5、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呼吸频率等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3天以上、呼吸急促、嗜睡、拒食等情况,可能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或肺炎,需及时进行血常规、胸片等检查,必要时使用阿莫西林颗粒等抗生素治疗。
治疗期间应避免盲目使用复方感冒药或镇咳药,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需谨慎用药。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适当抬高头部体位有助于缓解鼻塞。若出现抽搐、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前往急诊就诊。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缓解后仍需遵医嘱完成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