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细菌感染性胃肠炎怎么办

谢正元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细菌感染性胃肠炎可通过一般治疗、补液治疗、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病情监测等方法改善。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原体类型制定,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

1、一般治疗

患者需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急性发作期可暂时禁食,待呕吐、腹泻等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进食。避免摄入辛辣、生冷或油腻食物,防止加重胃肠负担。

2、补液治疗

频繁呕吐或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可遵医嘱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纠正。

3、药物治疗

细菌感染性胃肠炎常需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若伴有腹痛,可联合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痉挛。腹泻严重时,蒙脱石散有助于保护胃肠黏膜。

4、调整饮食

症状缓解后应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等。恢复期可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蒸蛋羹、鱼肉泥等,但需避免牛奶等易产气食物。

5、病情监测

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体温、排便次数及性状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脓血便或意识改变,可能提示病情进展,需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细菌感染性胃肠炎患者应避免自行服用止泻药物,防止毒素滞留体内加重感染。用药期间需严格遵循剂量和疗程,不可随意停药。日常注意食品卫生,饭前便后规范洗手,餐具需定期消毒处理。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