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但其毒性程度与接触剂量、方式密切相关。低浓度短时间接触通常不会造成严重伤害,但高浓度或长期暴露可能引发健康风险。
丙酮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进入人体。短期接触高浓度丙酮蒸气可能刺激眼部和呼吸道黏膜,引起流泪、咳嗽、胸闷等症状。皮肤直接接触会导致脱脂性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皲裂。误服可能引起消化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职业性长期暴露可能影响肝肾功能,动物实验显示长期吸入高浓度丙酮可能诱发肾脏病变。
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孕妇应避免接触挥发性有机溶剂,丙酮可能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发育。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接触后可能加重原有症状。家庭使用含丙酮的清洁剂或化妆品时,需确保环境通风良好,接触后及时清洗皮肤。工业场所作业人员应佩戴防护装备,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监测尿酮体水平。若发生意外接触,应立即脱离污染源,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出现持续性不适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