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退烧药期间通常不可以饮酒。退烧药与酒精存在相互作用,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且会影响药效或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退烧药中的常见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代谢时需要消耗谷胱甘肽。酒精会加速这一过程,导致肝脏解毒能力下降,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严重时可出现黄疸、肝功能衰竭。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与酒精同服时,会协同刺激胃肠道黏膜,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此外,部分复方退烧药含有抗过敏成分,与酒精共同作用可能加重中枢抑制,出现嗜睡、呼吸困难等反应。
即使是少量饮酒也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例如降低退热效果,延长病程。不同个体对药物和酒精的代谢能力存在差异,老年人、肝肾功能异常者风险更高。若已出现头痛、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饮酒并就医。
用药期间需严格禁酒,服药前后24小时内均应避免酒精摄入。建议多饮水促进药物代谢,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超过39℃时,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所有药物使用需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联合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