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杆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中医理论中通常具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痛、活血通络、驱虫杀菌以及安胎等功效和作用。其药用部位多采用干燥茎叶,杆部常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
1、温经散寒
艾草杆性温味辛,归肝、脾、肾经,其有效成分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寒凝血瘀引起的痛经、小腹冷痛等症状,常用于艾灸疗法。
2、祛湿止痛
艾草杆含有挥发油及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炎作用,可缓解关节湿痹疼痛,对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
3、活血通络
煎煮后外用泡洗能扩张局部毛细血管,改善末梢循环,适用于冻疮、肢体麻木等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
4、驱虫杀菌
艾草杆燃烧产生的烟雾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其含有的桉油精等成分可驱赶蚊虫,常用于居室环境消毒。
5、安胎
在中医辨证施治中,艾草杆配伍其他药物可调理冲任,缓解孕妇胞宫虚寒导致的胎动不安,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使用艾草杆前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避免阴虚血热者误用加重症状。日常艾灸时应控制熏烤距离,防止皮肤灼伤。孕妇使用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