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出汗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感染性疾病等病理性原因有关。家长需注意观察伴随症状,必要时及时就诊。
1、生理性原因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且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在活动后或入睡后1-2小时内出现头部、颈部多汗,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情况通常与环境温度过高、穿盖过多有关,减少被褥厚度、保持室温在24-26℃后出汗可自行缓解。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该病会引起植物神经紊乱,导致宝宝出现枕部多汗,常伴有枕秃、方颅、肋骨外翻等骨骼改变。确诊后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D滴剂,同时配合碳酸钙D3颗粒促进钙吸收,多晒太阳也有助于改善症状。
3、感染性疾病结核感染等慢性疾病可引起夜间盗汗,出汗部位以胸背部为主,常伴随低热、消瘦、咳嗽等症状。此类患儿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如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若宝宝出汗伴随烦躁哭闹、发育迟缓或持续发热,建议到儿科就诊完善血常规、维生素D检测、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家长切勿自行给宝宝服用止汗药物,需由医生根据病因制定治疗方案,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