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主要用于检查与周围神经、肌肉以及神经肌肉接头、脊髓前角细胞相关的疾病。通过记录肌肉电活动和神经传导功能,能够帮助诊断多种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常见的包括周围神经病变、肌肉疾病、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脊髓前角细胞疾病等。
1、周围神经病变
肌电图可评估周围神经损伤或病变,例如腕管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通过检测神经传导速度和动作电位幅度,判断是否存在神经卡压、脱髓鞘或轴索损伤。这类疾病常表现为肢体麻木、无力或肌肉萎缩。
2、肌肉疾病
肌电图可鉴别原发性肌肉病变,如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检查时若发现自发电位(如纤颤电位)或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提示肌纤维变性或炎症。此类疾病多伴随肌无力、肌肉压痛或血清肌酶升高。
3、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例如重症肌无力,肌电图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可出现波幅递减现象。这是由于神经递质释放障碍导致肌肉收缩无力,患者常表现为活动后肌无力加重、眼睑下垂等症状。
4、脊髓前角细胞疾病
如运动神经元病(渐冻症),肌电图可发现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表现为巨大运动单位电位、自发电位增多等。此类疾病常进展性加重,伴随肌肉萎缩和肌束颤动。
若存在不明原因的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或感觉异常,建议及时进行肌电图检查明确诊断。检查前需避免使用影响神经肌肉传导的药物,并配合医生完成相关动作指令,以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具体检查方案需由专科医生根据症状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