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的危害主要包括窒息、器官缺氧性损伤、低温症、肺部感染以及神经系统损伤等。这些危害可能单独或同时发生,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1、窒息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塞气道导致无法正常呼吸,机体迅速缺氧。若未及时获救,缺氧持续加重可在短时间内引发意识丧失,甚至死亡。尤其在淡水或海水中,水介质不同还可能影响肺部气体交换效率。
2、器官缺氧性损伤全身缺氧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细胞代谢障碍。心脏缺氧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脑缺氧超过4-6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损伤,肾脏缺血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这些损伤可能遗留长期后遗症。
3、低温症冷水环境中体温快速流失,当核心体温低于35℃时会出现寒战、意识模糊等症状。低温不仅加速能量消耗,还会抑制心肺功能,延长溺水者生存时间的"潜水反射"在儿童中虽较明显,但低温仍会加重器官损伤。
4、肺部感染吸入污染水源可能导致化学性肺炎或细菌性肺炎。藻类、微生物或胃内容物误吸会引发炎症反应,出现发热、咳嗽、脓痰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5、神经系统损伤脑缺氧可能遗留认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或癫痫等后遗症。部分幸存者可能出现"迟发性溺水"现象,即上岸数小时后因肺水肿恶化再次出现呼吸困难,这与继发性神经损伤密切相关。
发生溺水时应立即开展心肺复苏,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并保持体温。即便获救后无明显症状,仍需送医监测24小时以上,警惕迟发性并发症。日常生活中需加强水域安全防护,未成年人游泳需专人监护,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可显著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