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的正确方法一般包括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调节氧流量、固定吸氧管以及控制吸氧时间等步骤。正确操作有助于提高吸氧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1.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常见的吸氧装置包括鼻导管和面罩。鼻导管适用于低浓度吸氧,使用时需将导管前端插入鼻孔约1厘米。面罩适用于需要较高氧浓度的患者,需确保面罩与面部贴合严密,避免漏气。选择时需根据医生建议及病情需要决定。
2.调节氧流量吸氧前需检查氧气设备是否完好,湿化瓶内液体是否充足。通过流量表调节氧流量,低流量吸氧通常控制在1-3升/分钟,高流量吸氧需遵医嘱调节。调节过程中需避免氧气流速过快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
3.固定吸氧管正确固定鼻导管或面罩,防止移位影响吸氧效果。使用鼻导管时需将导管绕耳后调整松紧度,避免压迫皮肤。面罩固定带应保持适当张力,既保证密闭性又不影响头部活动。长时间吸氧者需定时检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4.控制吸氧时间持续吸氧时间需遵医嘱,一般每次不超过6小时。高浓度吸氧需严格控制时间,避免发生氧中毒。停止吸氧时应先取下吸氧装置再关闭氧气开关,防止残余氧气冲击呼吸道。家庭氧疗者需每日清洁消毒吸氧装置。
吸氧过程中需保持湿化瓶垂直,定期更换灭菌用水。如出现鼻黏膜干燥、头痛等不适,应及时调整氧流量或使用湿化装置。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吸氧时需监测血氧饱和度,并根据指标调整氧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