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程度分级主要依据子宫颈和子宫体脱出阴道口的位置进行判断,通常分为Ⅰ度、Ⅱ度、Ⅲ度三个等级。不同分级的脱垂程度对应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
1.Ⅰ度子宫脱垂
子宫颈外口距离处女膜缘小于4厘米,但未达到处女膜缘。此阶段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仅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子宫位置低于正常水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下坠感或腰骶部酸胀,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
2.Ⅱ度子宫脱垂
子宫颈或部分宫体脱出至处女膜缘外,但宫体仍在阴道内。患者常有明显的下腹部坠胀感,长时间站立或劳累后加重,可能伴随排尿困难、尿频等症状。此时需根据年龄和生育需求选择子宫托保守治疗。
3.Ⅲ度子宫脱垂
子宫颈和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常合并阴道前壁或后壁膨出。患者出现严重下坠感、行走困难,可能并发压力性尿失禁、排尿不尽或便秘。这种情况需通过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或骶棘韧带固定术等手术方式治疗,术后需配合盆底康复训练。
若发现阴道口有肿物脱出或持续盆腔压迫感,建议尽早就诊妇科进行专业评估。医生会根据脱垂程度、年龄及是否保留生育功能制定个体化方案,轻症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改善,中重度需积极干预以防脏器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