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简称,通常缩写为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该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途径传播,感染后可引发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综合征。
艾滋病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其遗传物质为RNA。病毒进入人体后,会与宿主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主要攻击CD4+T淋巴细胞。病毒在细胞内通过逆转录酶将RNA转化为DNA,并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进行复制,导致免疫细胞逐渐减少。该病毒主要通过无保护性行为传播,尤其是黏膜破损时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血液传播包括输入被污染的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等。母婴传播可发生在妊娠期、分娩过程或母乳喂养阶段。日常接触如握手、共用餐具不会造成传染。
病毒持续破坏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力进行性下降。感染初期可能出现发热、咽痛等类流感症状,随后进入数年甚至十余年的无症状期。当CD4细胞计数低于200个/μL时,患者进入艾滋病期,易发生卡波西肉瘤、肺孢子菌肺炎等机会性感染或肿瘤。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需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目前通过规范用药可有效控制病毒载量。日常应避免高危性行为,发生疑似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阻断药物。确诊感染者应定期监测免疫指标,并采取防护措施避免传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