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粘结剂主要用于将修复体或正畸装置牢固粘接在牙齿表面,其作用包括粘接作用、边缘封闭、牙髓保护等。
1.粘接作用
牙科粘结剂的核心功能是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修复体与牙齿结构紧密结合。其成分中的树脂基质能够渗入牙本质小管形成混合层,并与修复材料中的单体发生聚合反应,从而产生机械锁结和化学粘接力。这种粘接力可达到20-35MPa,足以承受咀嚼压力。
2.边缘封闭
粘结剂能在修复体与牙体交界处形成50-100μm的封闭层,有效防止微渗漏;其中含有的亲水性单体可适应牙本质湿润环境,降低术后敏感发生率。临床数据显示使用优质粘结剂可使微渗漏发生率降低60%以上。
3.牙髓保护
现代粘结剂多采用自酸蚀或全酸蚀技术,能减少传统磷酸酸蚀导致的过度脱矿。部分产品含氢氧化钙等成分,可使牙本质小管直径缩小40%-70%,降低流体动力对牙髓的刺激,术后敏感发生率可控制在5%以下。
使用时应严格按照"酸蚀-冲洗-干燥-涂布-固化"的标准流程操作。建议选择与修复材料匹配的粘结系统,注意控制操作环境的温湿度。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咀嚼硬物,定期进行专业检查维护粘接效果。出现粘接层脱落或边缘染色应及时复诊处理,避免继发龋齿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