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即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其发生通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可能引发胸痛、呼吸困难等危急症状。
心肌梗死的主要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当斑块破裂时,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进一步阻塞血管,使心肌供血中断。此外,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增加斑块不稳定性。少数情况下,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也可能诱发心肌缺血。
典型症状为持续15分钟以上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常放射至左肩或下颌,伴随大汗、恶心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典型表现,如突发呼吸困难、晕厥或上腹部疼痛。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治疗需立即开通阻塞血管,包括药物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对于合并心力衰竭者,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改善心功能。
日常应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戒烟并保持适度运动。出现持续性胸痛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避免自行前往医院。确诊患者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遵医嘱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降低再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