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筛结果一般通过风险值、参考范围以及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通常检查报告中会标注21三体、18三体及神经管畸形的风险值,并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对比,同时需结合孕妇年龄、超声检查结果等因素评估胎儿异常风险。
唐筛结果中的风险值以比例形式呈现,如1:1000,分母越大代表风险越低。若风险值低于参考范围临界值,则属于低风险;若高于临界值则提示高风险。此时需要关注具体异常指标,如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AFP的MoM值异常可能提示染色体问题。
孕妇年龄是重要影响因素,35岁以上高龄孕妇即使唐筛低风险。超声检查中NT增厚或结构异常,需与唐筛结果共同评估。部分医院采用中位数倍数辅助判断,正常范围通常为0.5-2.0MoM。
若结果显示高风险,需及时进行羊水穿刺术或绒毛膜取样等确诊检查。即使结果为低风险,仍需按时完成后续的大排畸超声检查等产检项目。建议孕妇携带完整检查报告至产科门诊,由医生综合妊娠周数、病史等情况进行专业解读,避免自行判断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