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来源、功能及临床应用上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均为妊娠相关激素,但作用机制不同。孕酮主要由卵巢黄体及胎盘分泌,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由胎盘滋养层细胞产生。
1、来源不同
孕酮在非孕期由卵巢黄体分泌,妊娠早期由黄体分泌,妊娠中后期则由胎盘合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仅由胎盘绒毛膜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通常在受精卵着床后开始产生,妊娠8-10周达到峰值。
2、功能不同
孕酮通过促进子宫内膜增厚、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维持妊娠,同时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延长黄体寿命,促进雌激素和孕酮持续分泌,并参与胚胎免疫调节,避免母体排斥胎儿。
3、检测意义不同
孕酮水平可反映黄体功能及胎盘状态,数值过低提示先兆流产或异位妊娠风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妊娠诊断的金标准,其浓度倍增规律可辅助判断胚胎发育情况,异常升高需警惕葡萄胎等疾病。
孕酮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检测常联合应用于临床评估。若出现月经延迟、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建议及时检测这两种激素水平,并结合超声检查综合判断妊娠状态。妊娠期间需遵医嘱规律产检,避免自行解读激素报告延误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