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时可以通过物理降温、药物治疗、补液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具体措施需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方法。
1、物理降温
患儿体温未超过38.5℃时,可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通过水分蒸发带走体表热量。需避免使用酒精擦浴,防止皮肤吸收酒精导致中毒。适当减少衣物被褥,保持室内通风,有助于热量散发。
2、药物治疗
当体温超过38.5℃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小儿退热贴等退热药物。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控制用药间隔时间,24小时内不宜超过4次,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肝肾损伤。
3、补液治疗
发热会增加机体水分消耗,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淡盐水或鲜榨果汁补充电解质。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增加哺乳频率,幼儿可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50ml/kg以上。
小儿发热期间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2小时测量记录体温数值。观察是否出现皮疹、呕吐、抽搐等伴随症状。若高热持续超过24小时不退,或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急促、拒食等情况,需立即前往医院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