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根据病因、感染环境及解剖位置等不同,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以及吸入性肺炎等类型,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1、细菌性肺炎
主要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咳嗽伴脓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痛或呼吸困难。治疗需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
2、病毒性肺炎
常见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临床表现以干咳、肌肉酸痛、乏力为主,高热相对较少。明确诊断后可使用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抗病毒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合抗生素。
3、支原体肺炎
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症状相对较轻,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夜间加重,病程可持续2-3周。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红霉素或罗红霉素进行治疗。
4、真菌性肺炎
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曲霉菌、隐球菌感染可引起咳嗽、咯血及持续低热。确诊后需应用伏立康唑、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周期较长。
5、吸入性肺炎
因误吸食物、胃内容物等引发,常见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发热、咳嗽伴异味痰。治疗需使用头孢哌酮、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同时需通过体位引流、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复发。
若出现持续咳嗽、发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呼吸内科就诊,完善血常规、胸部CT及病原学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