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咳嗽的药物选择需根据病因决定,常见药物包括止咳药、抗生素、抗过敏药、中药制剂以及支气管扩张剂等。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明确咳嗽原因后规范用药,避免自行盲目使用。
1、止咳药
中枢性镇咳药如右美沙芬、可待因等,可直接抑制咳嗽中枢,适用于干咳无痰的情况。外周性镇咳药如苯丙哌林,能降低气道敏感性,缓解刺激性咳嗽。痰多者需慎用止咳药,以免影响排痰。
2、抗生素
细菌感染引起的咳嗽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用药前需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确认细菌感染,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
3、抗过敏药
过敏性咳嗽或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可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或联合孟鲁司特钠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缓解气道高反应性。
4、中药制剂
风寒咳嗽可用通宣理肺丸,风热咳嗽适用急支糖浆,肺燥咳嗽宜用养阴清肺膏。需经中医师辨证后选用,部分中成药含麻黄碱等成分,高血压患者需慎用。
5、支气管扩张剂
哮喘相关咳嗽常使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等吸入制剂,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需掌握正确吸入方法,长期使用者需注意口腔护理。
咳嗽超过2周或伴发热、胸痛、咯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日常需保持空气湿润,避免烟雾刺激,适量饮用温开水滋润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