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预防机会性感染、心理支持等综合管理措施。
1、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控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核心措施,需遵医嘱按时服用联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例如拉米夫定片、齐多夫定片、依非韦伦片等。此类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延缓HIV病毒对免疫系统的破坏,帮助维持CD4+T淋巴细胞数量,降低机会性感染风险。患者需严格遵循用药方案,避免漏服或擅自停药。
2、预防机会性感染
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患者易发生肺炎、结核病等感染。医生可能根据CD4+T淋巴细胞水平,建议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预防肺孢子菌肺炎,或采用其他抗菌药物降低感染风险。同时需避免接触传染源,注意饮食卫生。
3、心理支持
确诊后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建议通过心理咨询、支持小组等方式进行心理干预。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整体预后。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应尽快到传染病专科医院或疾控中心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启动规范化治疗。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物品,性生活时坚持使用避孕套,既保护自身也防止病毒传播。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病情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