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内不同区域同时或反复发生多个缺血性梗死灶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为病灶分散、症状多样,常见于老年人群,多与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相关。
1、定义与病因
多发性脑梗死是因脑部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多个脑组织区域缺血坏死。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引起血管壁损伤,形成血栓或栓塞。心脏疾病如房颤也可能导致心源性栓子脱落,引发多发性梗塞。
2、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无力、言语障碍、感觉异常等症状,具体表现与梗死部位相关。例如,额叶梗死可能引起认知功能下降,基底节区梗死可能导致运动协调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后遗症,严重时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
3、诊断与治疗
诊断主要依靠头颅MRI或CT检查,可清晰显示多发病灶。治疗需针对病因,如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急性期可考虑溶栓治疗,恢复期配合康复训练改善神经功能。同时需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
日常需注意低盐低脂饮食,规律监测血压、血糖。若出现突发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患者应遵医嘱长期用药,定期复查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