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退烧的方法有哪些

史宇飞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退烧的方法主要有物理降温、药物退热、补充水分、调节环境、其他治疗等,需根据发热原因及程度选择合适方法。若体温未超过38.5℃,通常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若持续高热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1、物理降温

适用于低热或无法立即用药的情况。常用方法包括冷敷额头、温水擦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等。通过水分蒸发或传导散热降低体表温度,避免使用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栓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解热作用,但需注意用药间隔时间,避免24小时内超量使用。

3、补充水分

发热会加速水分流失,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代谢,促进排汗和排尿,辅助体温调节。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浓茶,以防加重脱水。

4、调节环境

保持房间通风,室温控制在24-26℃为宜。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盖薄毯避免过度捂汗。适当减少活动量,保证充足休息,有利于机体自我修复。

5、其他治疗

针对感染性发热需对因治疗,如细菌感染可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阿奇霉素片等抗生素。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9℃)、抽搐、意识模糊等情况,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常规等检查,必要时静脉补液治疗。

退烧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两次用药间隔应大于4-6小时。若反复发热超过3天,或伴随皮疹、呼吸困难、剧烈头痛等症状,提示可能存在严重感染或并发症,需尽快到感染科或急诊科就诊。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