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痛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以及妇科疾病等病理性原因有关。若疼痛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1、生理性原因
腹部受凉、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腹部肌肉痉挛,从而引起一过性疼痛。部分人群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也可能出现功能性腹痛,通常调整情绪或休息后可自行缓解,这类疼痛一般程度较轻,且不伴随其他异常症状。
2、胃肠道疾病
急性胃肠炎、胃溃疡、肠梗阻等疾病常引起中上腹或脐周疼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例如急性胃肠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一般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胶囊、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治疗。若出现持续性绞痛或呕血黑便,需警惕消化道出血等急症。
3、肝胆疾病
胆囊炎、胆结石发作时易出现右上腹剧痛,疼痛常放射至肩背部,伴有黄疸、发热等症状。急性胰腺炎则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刀割样疼痛,需使用注射用生长抑素、醋酸奥曲肽注射液等药物抑制胰酶分泌,严重者需禁食和胃肠减压。
4、泌尿系统疾病
肾结石引起的疼痛多位于腰腹部,呈阵发性绞痛,可能向会阴部放射,伴有血尿、排尿困难。临床常用双氯芬酸钠栓、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5、妇科疾病
女性下腹痛可能与痛经、卵巢囊肿蒂扭转或异位妊娠有关。例如盆腔炎可出现下腹坠痛并伴随异常阴道分泌物,通常需使用甲硝唑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清除感染病灶。
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暴饮暴食。若腹痛持续超过6小时,出现高热、意识模糊、板状腹等危重表现,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自行服用止痛药可能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建议完善血常规、腹部超声检查等检查明确病因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