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的种类较多,常见的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肝癌以及药物性肝损伤等,这些疾病根据病因、病理特点不同,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也存在差异。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主要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易转为慢性,可能导致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黄疸、食欲减退等症状。
2、脂肪性肝病
脂肪性肝病是由于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引起的病变,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长期酗酒、肥胖、代谢综合征等是常见诱因。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肝区不适或肝功能异常。
3、肝硬化
肝硬化是多种慢性肝病进展到晚期的病理阶段,表现为肝组织广泛纤维化、结构破坏。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患者可能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4、肝癌
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以肝细胞癌最常见。高危因素包括乙肝或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肝硬化等。早期可能无症状,晚期可能出现消瘦、肝区疼痛、腹部包块等表现。
5、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是因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损害肝脏引起的疾病。常见药物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草药等。临床表现多样,轻者仅肝功能异常,重者可出现急性肝衰竭。
日常应避免酗酒、合理用药并控制体重,以降低肝病风险。若出现皮肤黄染、腹胀、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到肝病科就诊,通过肝功能检测、超声检查等检查明确诊断并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