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炎是指新生儿脐带残端及周围组织发生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多因出生后脐部护理不当或细菌入侵引起。该病常见于出生后1周内,主要表现为脐部红肿、渗液、异味等,严重时可引发全身感染。
新生儿脐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脐带残端在脱落过程中可能因消毒不彻底或护理不当导致细菌滋生,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此外,早产儿或免疫力低下的婴儿更易感染。脐炎早期症状包括脐周皮肤发红、肿胀,伴有黄色或血性分泌物,触碰时婴儿可能哭闹。若未及时处理,感染可能扩散引起发热、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甚至导致败血症。
治疗新生儿脐炎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相应措施。轻度感染可通过局部消毒处理,如使用碘伏或酒精每日清洁脐部,保持干燥。若出现脓性分泌物,医生可能建议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对于伴有全身症状的患儿,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在罕见的脐部脓肿情况下,可能需要外科切开引流。
家长应每日观察脐带脱落情况,使用医用棉签由内向外环形消毒,避免使用爽身粉等异物。若发现脐部持续渗液超过2周、形成肉芽肿或伴有发热,应立即就医。需注意区分正常脐带脱落过程中的少量分泌物与感染性渗出,正常分泌物通常无臭味且量少,而感染性渗出多伴有红肿和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