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肿痛可能与痔疮、肛裂、肛周脓肿等因素有关,通常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日常需避免久坐、久蹲,若症状加重或反复发作,建议及时就医。
1、保持局部清洁
排便后可用温水清洗肛周,减少粪便残留对皮肤的刺激。每日可进行10~15分钟的温水坐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肿胀和疼痛感。避免用力擦拭肛门,选择柔软、透气的卫生用品。
2、药物治疗
若为痔疮或肛裂引发的肿痛,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等外涂,减轻炎症和疼痛。若存在感染,需配合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疼痛剧烈时,可短期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止痛药物。
3、物理治疗
急性期可局部冷敷缓解肿胀,后期改为热敷促进恢复,还可通过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改善血液循环,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操作。
4、手术治疗
若为嵌顿性痔疮、肛周脓肿或复杂肛瘘,需进行痔切除术、脓肿切开术等。术后需保持创面清洁,定期换药,避免剧烈活动。
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喝水预防便秘,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若出现发热、肛门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肿块无法回纳等情况,应立即就诊。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滥用止痛药或抗生素,以免掩盖病情或引发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