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创伤救护技术包括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以及心肺复苏等,这些技术可帮助控制伤情,降低并发症风险,并为后续专业救治争取时间。
1、止血
止血是处理创伤的首要步骤,尤其是动脉出血需立即处理。可直接用干净纱布或布料压迫伤口,若四肢大出血且压迫无效,可在近心端使用止血带,并记录使用时间,每隔40-60分钟放松1-2分钟,避免组织坏死。
2、包扎
包扎可保护伤口、减少感染风险并辅助止血。常用材料包括无菌纱布、绷带或三角巾。包扎时需松紧适度,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对于开放性骨折或内脏脱出,需用无菌敷料覆盖后再包扎,不可强行回纳。
3、骨折固定
疑似骨折时应立即固定患肢,可用夹板、硬纸板或树枝等材料,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前可先用衣物或软垫保护皮肤,避免夹板直接接触骨突部位。颈椎或脊柱损伤时,需保持头颈部中立位,用颈托固定。
4、伤员搬运
搬运需根据伤情选择方法,如搀扶、背负或担架转运。脊柱损伤者需3-4人采用“轴向翻身”法保持头颈躯干成直线,使用硬质担架搬运。搬运过程中需密切观察伤员意识、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5、心肺复苏
若伤员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与通气比为30
进行创伤救护时,需先评估环境安全,做好个人防护。处理过程中应避免触碰伤口、随意移动疑似骨折部位。所有救护操作均需为后续专业救治创造条件,严重创伤患者需在初步处理后尽快送医。未经培训者实施急救时,建议优先拨打急救电话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