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子宫内膜的厚度通常为1~14毫米,具体数值会随着月经周期变化而波动,绝经后女性一般不超过5毫米。其厚度在不同生理阶段存在差异,需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1、月经期
此时子宫内膜处于脱落阶段,厚度通常较薄,约为1~4毫米。月经来潮时,由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功能层逐渐剥落并随经血排出,基底层保留。
2、增生期
月经结束后至排卵前,子宫内膜在雌激素作用下逐渐增厚,厚度可达5~7毫米。此阶段内膜腺体增生、血管增多,为受精卵着床提供营养基础。
3、分泌期
排卵后至下次月经前,子宫内膜在孕激素影响下进一步增厚,厚度可达到8~14毫米。此时内膜呈海绵状,腺体分泌旺盛,血管迂曲扩张,为胚胎着床创造最佳条件。
4、绝经后
女性绝经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体内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通常萎缩变薄,厚度一般小于5毫米。若绝经后内膜厚度超过5毫米,需警惕子宫内膜病变风险。
日常建议女性关注月经周期变化,若出现月经量异常、绝经后出血或超声检查提示内膜异常增厚等情况,应及时到妇科就诊,通过B超、宫腔镜等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