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血压低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因素等病理性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部分老年人体质较为虚弱,或存在长期卧床、营养不良等情况,可能导致血压偏低,这类情况多为体位性低血压,在突然站立时由于血液重新分布,心脏代偿不足,易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日常需注意缓慢改变体位,适当增加营养摄入。
2、心脏疾病
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输出量减少,从而引起低血压,这类患者常伴有胸闷、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检查明确诊断,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3、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疾病会影响体内激素水平,导致血管张力下降和血容量不足。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怕冷、皮肤干燥等伴随症状,需检测甲状腺功能、皮质醇水平等指标,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醋酸氢化可的松片等药物替代治疗。
4、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抗抑郁药(如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药物,可能因剂量过大或个体敏感性导致血压降低。此类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若老年人血压持续偏低且伴随头晕、晕厥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心血管内科或老年病科,完善血常规、生化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评估病情。日常生活中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水分和盐分,避免突然改变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