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疣最初通常表现为皮肤表面的扁平丘疹,可能呈肤色或浅褐色,表面光滑且边界清晰。其早期皮损可能较小,多出现在面部、手背等暴露部位,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轻微瘙痒感。
1、扁平丘疹
扁平疣初发时多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形状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触诊时可感知皮损轻微高出皮肤表面,但整体呈现扁平状,这种特征性形态有助于与寻常疣、汗管瘤等其他皮肤赘生物区分。
2、肤色或浅褐色
早期皮损颜色通常接近正常肤色,随着时间推移可能逐渐变为浅褐色或淡红色。颜色变化与局部黑色素沉积程度有关,但通常不会呈现鲜红色或深黑色。
3、表面光滑
与寻常疣的粗糙表面不同,扁平疣早期皮损表面较为光滑,肉眼观察无明显角化或鳞屑覆盖。在放大镜下可见细微的颗粒状结构,但触感相对平滑。
4、好发部位
皮损多对称分布于面部、手背及前臂等暴露部位,可能与紫外线照射、皮肤屏障受损等因素有关,这些区域因日常接触外界环境较多,更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
5、轻微瘙痒
约30%患者在疾病初期可能出现轻度瘙痒,抓挠后可能出现同形反应,导致皮损沿抓痕呈串珠样排列。但多数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因美观问题就诊。
若发现皮肤出现类似皮损,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确认诊断。避免自行搔抓或使用偏方处理,以免造成皮损扩散或继发感染。规范治疗通常可获得较好疗效,早期干预有助于减少皮损数量和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