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主要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发疼痛、麻木等症状。其发生与椎间盘退变、外力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及长期劳损者。
1、椎间盘退变
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逐渐失去水分和弹性,纤维环结构变得脆弱。退变后椎间盘在轻微外力下容易发生破裂,导致髓核向外膨出或突出,压迫周围神经组织,这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2、外力损伤
急性腰部扭伤、重体力劳动或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弯腰搬物)时,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超过承受范围。突然的暴力冲击或反复微小创伤积累可造成纤维环撕裂,加速髓核突出。
3、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胶原蛋白合成异常等遗传缺陷,导致纤维环强度先天不足,这类人群在同等外力作用下更易发生椎间盘突出,且发病年龄可能提前。
该病典型症状包括腰部放射性疼痛、下肢麻木感及肌力下降。疼痛常在咳嗽、弯腰时加剧,严重时可影响行走能力。诊断需结合体格检查、MRI或CT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镇痛、物理康复及微创手术,具体方案需根据突出程度个性化制定。
日常应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维持单一姿势。建议加强腰背肌锻炼,采用硬板床休息。搬运重物时应屈膝下蹲而非直接弯腰,肥胖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荷。若出现持续性下肢麻木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评估神经受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