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的危害主要包括呼吸系统损伤、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恶性肿瘤风险升高、生殖系统功能下降以及成瘾性等,这些危害主要与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有关。
1、呼吸系统损伤
烟草烟雾中的焦油和颗粒物会沉积在呼吸道,破坏纤毛的清除功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长期吸烟者气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可能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时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
2、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尼古丁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降低血液携氧能力,长期作用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3、恶性肿瘤风险升高
烟草烟雾中含70余种已知致癌物,如亚硝胺、苯并芘等可直接损伤DNA。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15-30倍,同时显著增加喉癌、食道癌、膀胱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概率。
4、生殖系统功能下降
尼古丁会影响性激素分泌,男性吸烟者精子活力和浓度明显降低。女性吸烟可能导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受孕率下降,孕期吸烟还会增加流产、早产和胎儿畸形的风险。
5、成瘾性
尼古丁通过激活大脑奖赏回路的多巴胺释放,形成生理和心理依赖。戒烟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戒断症状,导致复吸率高。
建议吸烟者尽早制定科学的戒烟计划,可通过尼古丁替代疗法、行为干预等方式逐步戒除烟瘾。已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者应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必要时在呼吸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戒烟后心血管疾病风险可在1年内下降50%,长期坚持可显著改善整体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