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化脓性骨组织炎症,通常由急性骨髓炎未彻底治愈转化而来,也可能因外伤、手术或血源性感染导致。患者常见症状包括患处疼痛、局部红肿、窦道流脓以及活动受限等。
慢性骨髓炎的发生多与细菌感染相关,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包括开放性骨折、手术后伤口感染或邻近组织感染扩散。炎症反复发作会导致骨质破坏、死骨形成及周围软组织纤维化,部分患者可能形成长期不愈的窦道。典型症状表现为患处持续性隐痛或刺痛,活动时加重,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严重时可出现病理性骨折。全身症状如低热、乏力等可能伴随出现,但相较于急性期更为轻微。诊断需结合X线、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进行病原学检测。
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至骨科就诊,通过规范化的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呋辛、克林霉素等)和清创术可有效控制感染。治疗期间需保持创面清洁,避免患肢过度负重。病程较长者应定期复查,防止复发或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