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以及心律失常等,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
1、冠心病
冠心病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心肌长期缺血缺氧,心肌细胞逐渐坏死或纤维化,心脏收缩功能受损。患者可能出现胸痛、活动后气促等症状。治疗时通常需要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药物改善心肌供血。
2、高血压
长期血压升高会增加心脏射血阻力,导致左心室代偿性肥厚,最终引起心肌舒张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临床常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呋塞米片等药物控制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3、心肌病
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可直接引起心肌结构异常,导致心室扩张或室壁增厚,影响心脏正常收缩和舒张。患者常表现为下肢水肿、呼吸困难。治疗时可能需要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4、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病变会导致血液反流或流出受阻,长期增加心脏负荷。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咳嗽等症状。严重时需进行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药物方面可选用地高辛片、氢氯噻嗪片等。
5、心律失常
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异常心律会使心脏泵血效率下降,长期未控制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和功能衰竭。患者常有心悸、头晕等表现。治疗时可以使用盐酸胺碘酮片、盐酸普罗帕酮片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若存在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心血管内科,通过心脏超声检查、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低盐饮食,避免剧烈运动,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