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疼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部外伤等疾病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
1、生理性原因
若近期乘坐飞机或潜水,可能因气压变化引发耳闷、耳痛,通常可自行缓解。耳道内耵聍(耳垢)过多堵塞时,也可能引起耳部胀痛感,此时需由医生清理,避免自行掏挖。
2、外耳道炎
频繁掏耳、污水入耳可能损伤耳道皮肤,引发细菌感染。患者可出现耳道红肿、灼热痛,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一般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疼痛明显时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
3、中耳炎
感冒后病原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可能导致耳深部跳痛、耳闷及听力下降,严重时伴随耳流脓。急性期需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并口服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4、耳部外伤
掏耳用力过猛可能造成外耳道皮肤破损或鼓膜穿孔,表现为突发性刺痛,可能伴有少量出血。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进水,必要时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预防感染。
若耳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听力下降、耳流脓等症状,需尽快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可能通过耳镜、听力检测、CT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应避免用力掏耳,洗澡时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防止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