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可能是感染性病变、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等原因导致,需结合具体检查结果判断。如果发现肺结节,建议及时就医完善检查,明确病因后治疗。
感染性病变是肺结节的常见原因,如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形成的增殖性病灶可表现为结节,患者常伴随低热、盗汗等症状。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治疗。细菌性肺炎恢复期也可能残留炎性结节,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部分肺结节属于良性肿瘤,如错构瘤、炎性假瘤等。错构瘤由异常增生的软骨、脂肪等组织构成,生长缓慢且边界清晰,直径小于2厘米且无症状时定期观察即可。炎性假瘤与慢性炎症刺激有关,若引起咳嗽或胸痛,可通过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如肺癌或转移性肿瘤也可能表现为肺结节。原发性肺癌结节多为单发且边缘毛糙,患者可能有咯血、消瘦等症状。明确诊断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化疗或靶向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吉非替尼片、奥希替尼片等。转移性肿瘤需结合原发癌类型制定治疗方案。
发现肺结节后应避免恐慌,及时到呼吸内科或胸外科就诊,通过增强CT、PET-CT或穿刺活检明确性质。平时需戒烟并减少接触粉尘,遵医嘱定期复查胸部CT监测结节变化,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