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甲减的中医原因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江一平 中医消化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甲减在中医中属于“虚劳”“瘿病”等范畴,其形成可能与脾肾阳虚、气血不足、痰湿阻滞等因素有关,通常可采取中药调理、针灸、饮食调节等方法改善。以下是具体分析:

1、脾肾阳虚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肾为先天之本。长期饮食不节或久病伤及脾肾,可导致阳气不足,出现畏寒肢冷、浮肿、乏力等症状。治疗常选用温补脾肾的中药,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配合艾灸关元、足三里穴等穴位以温阳散寒。

2、气血两虚

气血生成不足或耗损过多,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心悸、月经量少等表现。此时可遵医嘱使用八珍汤、归脾汤等方剂补益气血,同时通过针刺足三里穴、血海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

3、痰湿阻滞

长期情志不畅或饮食肥甘厚味,易导致痰湿内蕴,阻碍气血运行,出现颈部肿胀、肢体困重等症状。治疗常用二陈汤、导痰汤等化痰祛湿,配合丰隆、阴陵泉等穴位针灸以健脾利湿。

日常需注意避免生冷饮食,适当食用山药、红枣等温补食材,并保持适度运动以助阳气升发。需注意中药需经专业中医师辨证后使用,不可自行服药。若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必要时结合西医替代治疗。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