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通常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生。其发生突然且进展迅速,常见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的人群,及时识别和救治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1、心脏疾病基础
心源性猝死多由潜在心脏疾病引发,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急性心肌缺血是最常见诱因,可能引起恶性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结构异常,易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如长QT综合征也会增加猝死风险。
2、恶性心律失常
约80%的心源性猝死与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相关。这些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突然丧失,大脑及重要器官供血中断。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药物副作用或急性心肌梗死均可触发异常电活动,患者常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停止。
3、高危因素与预防
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家族猝死史是主要危险因素。预防需定期筛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控制基础疾病。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可自动纠正致命性心律失常。普及心肺复苏术和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日常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有心血管病史者需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诊。若出现胸痛、心悸、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猝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