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瘀血综合征是一种由于盆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骶部酸痛以及月经异常等症状。其典型特征为长时间站立或性生活后症状加重,平卧休息可缓解。
1、病因
该病的发生与盆腔静脉解剖结构异常有关,如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曲张等。妊娠、慢性盆腔炎、长期便秘或久坐等可增加腹压的因素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部分患者存在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
2、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慢性下腹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侧,月经期或性生活后明显加重。伴随症状包括白带增多、尿频、肛门坠胀感。妇科检查可见宫颈肥大呈紫蓝色,部分患者伴有外阴静脉曲张。
3、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首选诊断方式,可显示增粗的盆腔静脉(直径>5mm)及血流淤滞。磁共振静脉成像(MRV)能更清晰显示静脉形态,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盆腔静脉曲张情况,但属于有创检查。
4、治疗方法
轻症患者可采用地奥司明片等静脉活性药物改善循环,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中医治疗常用桂枝茯苓丸配合盆底肌锻炼。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重度患者,可考虑血管介入栓塞术或腹腔镜静脉结扎术。
5、预防措施
日常避免久站久坐,建议每1-2小时改变体位。规律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控制体重减少腹压,穿着医用弹力裤有助于促进静脉回流。月经期可使用暖水袋热敷缓解症状。
该病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等疾病鉴别。若出现持续加重的盆腔疼痛或异常出血,应及时到妇科或血管外科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查,避免擅自服用活血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