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的病因可能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反复呼吸道感染、遗传因素及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该疾病的发生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具体机制较为复杂。
1、长期吸烟
烟草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肺泡壁和支气管黏膜,导致蛋白酶与抗蛋白酶系统失衡。中性粒细胞释放的弹性蛋白酶分解肺泡壁弹性蛋白,而吸烟同时抑制抗蛋白酶活性,使肺泡结构破坏,肺组织弹性回缩力下降,最终形成肺气肿。
2、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于工业粉尘、化学气体或生物燃料燃烧产生的颗粒物中,会刺激气道引发慢性炎症。炎症反应促使炎性细胞释放氧自由基和蛋白酶,破坏肺泡间隔,导致多个肺泡融合形成肺大泡,进而影响气体交换功能。
3、反复呼吸道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引起的反复感染可加重气道炎症。炎性渗出物导致小气道狭窄,呼气时气道塌陷,气体潴留在肺泡内。长期压力增高使肺泡壁破裂,相邻肺泡融合扩张,形成肺气肿的病理改变。
4、遗传因素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体内抗蛋白酶水平不足。当肺部受到烟雾或感染刺激时,无法有效抑制蛋白酶对肺组织的破坏作用,导致早发型肺气肿,此类病例多见于中青年非吸烟人群。
5、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肺组织弹力纤维逐渐退化,肺泡壁毛细血管床减少。这种生理性老化使肺泡壁结构支撑力减弱,在轻微炎症或压力作用下更易发生肺泡扩张和结构重塑,成为老年肺气肿的易感因素。
若存在长期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尽早就医完善肺功能检查。日常生活中需严格戒烟,避免接触职业粉尘,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以减少感染风险。确诊后需遵医嘱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延缓肺功能下降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