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可能与雄激素水平异常、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等病理性原因有关。若长期脱发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雄激素水平异常
雄激素性脱发是最常见的脱发类型,可能与与雄激素水平异常有关。患者体内睾酮在5α-还原酶作用下转化为双氢睾酮,导致毛囊萎缩、头发变细脱落。此类脱发通常从前额或头顶开始,男性表现为发际线后移,女性则多见头顶头发稀疏。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米诺地尔酊、非那雄胺片、螺内酯片等药物。
2、内分泌失调
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产后激素水平波动等情况可能引发脱发。甲状腺激素异常会影响毛囊生长周期,导致休止期脱发比例增加。产后脱发多发生在分娩后2-3个月,与雌激素水平骤降有关。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同时配合胱氨酸片等营养补充剂。
3、营养不良
长期节食、偏食导致蛋白质、铁、锌等营养素缺乏时,会影响头发生长。缺铁会减少红细胞携氧能力,毛囊细胞因缺氧而萎缩;锌缺乏则导致角蛋白合成障碍。此类脱发通常表现为头发干枯易断、弥漫性脱落。日常可适量增加瘦肉、鸡蛋、深色蔬菜等食物的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等制剂。
若脱发量每日超过100根且持续超过三个月,或伴有头皮瘙痒、红斑等症状,建议到皮肤科进行毛发镜检查、激素水平检测等。确诊后需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自行使用生发偏方,防止加重毛囊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