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梗阻性肾病

胡著云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梗阻性肾病是指因尿路梗阻导致尿液排出受阻,进而引发肾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一类疾病。尿路梗阻可能发生在肾盂、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等部位,常见病因包括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以及先天性畸形等。

1、病因

尿路结石是梗阻性肾病最常见的病因,如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阻塞尿路。此外,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肿瘤或腹膜后纤维化等疾病也可能压迫或阻塞尿路。先天性因素如输尿管狭窄或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2、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腰部胀痛、排尿困难、尿量减少或无尿。若合并感染,可伴随发热、寒战及脓尿。长期梗阻可能导致肾积水,严重时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血肌酐升高、水肿或高血压等症状。

3、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首选筛查手段,可发现肾积水或结石。CT或MRI能更精确显示梗阻部位及病因,静脉尿路造影可评估肾功能及尿路通畅性。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血肌酐及电解质检测。

4、治疗方法

首要目标是解除梗阻,例如通过输尿管支架置入或经皮肾造瘘引流尿液。结石引起的梗阻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肿瘤或前列腺增生需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控制感染,疼痛剧烈时可使用解痉药缓解症状。

若出现排尿异常或腰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泌尿外科,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治疗需根据梗阻原因及肾功能状态个体化制定,避免延误导致不可逆肾损伤。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