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好发于5岁以上儿童。该病具有传染性,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以刺激性干咳、反复发热、头痛乏力等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可能伴随喘息或皮疹。
1、病原体特点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因此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不敏感。其可通过黏附宿主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释放毒性物质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支气管壁和肺泡组织损伤。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儿咳嗽、打喷嚏时排出的分泌物可携带病原体。易在幼儿园、学校等儿童聚集场所引起小范围流行,潜伏期约2-3周,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
3、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类似感冒,逐渐出现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夜间加重,约半数患儿体温可达39℃以上。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喘憋、呼吸困难,极少数会并发胸腔积液或神经系统损害。
4、诊断方法
除典型症状外,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IgM阳性)是常用诊断依据。部分医疗机构开展咽拭子核酸检测,胸部X线可见斑片状阴影,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升高。
5、治疗措施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或克拉霉素。对于耐药菌株,可换用新型四环素类药物或多西环素,但需严格评估患儿年龄及用药风险。咳嗽剧烈者可配合雾化治疗,发热时需及时补液。
患儿确诊后应居家隔离至症状缓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家长需观察患儿呼吸频率、精神状态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急促或口唇发绀等情况,需立即急诊处理。治疗期间避免擅自更换抗生素,所有用药均需在儿科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