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功能紊乱属于功能性胃肠病范畴,其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胀、排便异常、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这些症状多因胃肠动力异常或内脏敏感性增高所致,且反复发作但无器质性病变。
1、腹痛腹胀
约70%患者以中上腹或脐周隐痛、钝痛为主,进食后加重,排便后缓解。腹胀多表现为持续性饱胀感,可能与胃肠动力减弱导致食物滞留有关,常伴有肠鸣音亢进或腹部膨隆。
2、排便异常
30%-50%患者出现腹泻与便秘交替,腹泻多为糊状或水样便,每日3-5次且不含脓血;便秘者排便间隔超过3天,粪便呈羊粪状。部分患者存在排便不尽感或急迫感,与直肠敏感性异常相关。
3、恶心呕吐
约25%患者餐后出现恶心,严重时伴随呕吐,但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此症状常与胃排空延迟、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关,需注意与器质性疾病鉴别。
4、全身症状
40%以上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60%存在睡眠障碍。部分患者伴有头痛、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躯体化症状,可能与脑肠轴功能紊乱相关。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记录发作频率和诱因,避免辛辣、高脂饮食,保持规律作息。若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或伴随体重下降、便血等报警征象,需及时消化科就诊行胃肠镜、粪便常规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确诊后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胃肠调节药物治疗,但需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